今日凌晨,蘋果發表會正式推出3款新iPhone、新Apple Watch等多款產品,展開又一次換機潮大戰。盡管蘋果收盤221.07美元、小跌約1%,但今年以來,蘋果股價漲幅已達28%,顯示蘋果長群益期貨開戶達10餘年的成長之路,即使市值突破1兆美元,迄今仍沒有停歇之勢。
依據剛剛結束的發表會訊息,容量最大、售價最高的新iPhone,售價將達52,900元新台幣,一舉成為業界最高價的智慧型手機,蘋果到底憑什麼一路走紅?這種敢於開天價的定價策略是關鍵。
懂得對蘋果施加壓力的,當然不只美國政府。資策會資深產業分析師李建勳也認為,在中美貿易戰日益緊繃的宏觀局勢下,在中國透過供應商聘僱大量勞工、同時深深仰賴當地市場的蘋果,有可能成為中國接下來制裁美方的重點目標。若這個情境發生,蘋果勢必陷入「夾殺海外期貨開戶」困境,對股價和營運當然會是一大壞消息。
所有的投資都存在風險,千萬不要小看,如果沒有做足準備就上場,可能會一不小心就翻車,衡量自己的能力,千萬不要驕傲自滿,對於期貨股票這些投資或許你有能力,但也有你無法預料的事情,所以還是必須隨時多觀察注意,另外也提醒,小投資可以賺錢,大投資小心風險,投資標的的時候也不要過度情緒,因為投資而導致心情不愉快的話,那這個投資已經造成你的壓力,可能要減少投資金額或是根據自身情況做調整。期貨當中也會有保證金的制度,保證金就是押金,等於入場卷,這筆保證金繳交才能交易商品,也會根據不同的商品價值跟特性,還有價格的變動,都會調整保證金的多寡,這就是期貨保證金制度,如果保證金不足就要在適時補入金額,但保證金不足的同時,也是一種警訊,千萬要注意不要過度投入投資的風險中,我們可以多做點功課,多了解這項產品後,再重新投入這類產品的期貨標的。
瑞信台灣海外期貨教學證券研究主管 Randy Abrams則認為,近半年人民幣對美元持續貶值,難免衝擊iPhone的中國區銷售數字,「不會因此倒地,但肯定會有一些影響」,Randy Abrams說。
熱鬧華麗的發表會已經結束,盡管蘋果的本業經營繼續繳出亮麗成果,但國際分工體系的現實,終究是蘋果繞不開的難題,精緻強大的iPhone,還能發揮多少效益,將是接下來觀察的重點。
台灣的期貨公司有100家左右,其中有兩家上市期貨公司,台灣主要期貨公司都是金控集團旗下的子公司,其業務發展從屬於整個金控集團的發展,同時也與金控旗下的其他業務模塊相關,如富邦期貨旗下的期貨信託(集合理財)同時接受期貨公司和投資管理事業群的雙重管理,這為資源整合,交叉營銷和服務奠定了基礎,台灣期貨公司一般通過IB來發展業務,因此公司規模都比較小,而中小型期貨公司的人員普遍在100人上下,大型的期貨公司則在150人左右,極少部分期貨公司可以達300人左右的規模,在人才培育方面,台灣金融業共同出資建立的培訓組織,台灣研訓院可以為包括期貨業在內的金融業來提供培訓服務。人員流動的高度市場化是台灣期貨業的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,行業內的營銷人員淘汰率為6成,交易人員的淘汰率則為9.5成,在開發產業客戶方面,台灣的期貨公司基本上採用電話營銷,同時會承諾高額回報,並且代客理財服務。相對海外發達國家的期貨市場的成熟發展,在我國的海外期貨市場還是一個新興家轉軌的市場,若缺乏成熟的投資理念,這會使的產業客戶對投資諮詢業務的需求變得十分強烈。